央美讲座:混合生长——全球当代艺术新地带

返回
活动日期:2016-12-13 -- 2016-12-13
地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

研讨会介绍

王春辰:混合生长全球当代艺术新地带,这个话题也是围绕着今日美术馆刚刚开展的文献展第三届,名字也叫做混合生长,英文读起来非常有意思,叫做Bric,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前缀就是金砖4国的缩写: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大家知道金砖四国是在过去若干年之中比较流行的经济术语是后发的国家在经济上、国际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要,这就是所谓的金砖4国,金砖4国所带来的全球化的格局的变化,其实也是今天这个时代面对的挑战或者说应对的一个面向,当然作为中国来讲,可能大家会说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对这个事情,我们自己没有感觉,没有真实的说,第二大是什么意味?是不是真的是第二大?或者说不是,但是有一点我们确实是确切感觉到中国这种现场的变化,中国和市场交往的这种频率和实质上的变化。我想这一切都带来了新的机遇、挑战、甚至新的问题。那么我手上也有一本我前一段时间买的一本书《无界之岛》我一开始没有注意到作者是谁,之后看了一下是古巴,是古巴双年展的发起人我也没有想起来,我们今天的嘉宾,是前几天,你们做嘉宾的时候,黄笃说请了一个古巴的策展人,我非常的欣赏这一本书,在几次上课都推荐了一下,推荐的理由就是说,这个作者叫做莫斯克拉,他是从古巴,古巴从今天来讲还是叫做社会主义注意,和中国也是一个友好国家,在过去也属于社会主义东方阵营,如果我们讲全球化的背景的话。他和我们有共同的一个社会结构和社会语境下的一个作者创办了双年展,我一直就在想哈瓦拉的双年展为什么早于其他的国家,是在80年代,80年代中国要举办双年展不可思议,也就是说这个策展人、艺术史家、批评家,他们在面对美国和欧美的文化氛围下创办了双年展览,我到没有理解这一点是怎么样的初衷,而且哈瓦那在国际上的影响非常大,我手上有文献也谈到了双年展,其实它也是回应多样性、多文化性还有移民种族一切的问题,而今天这个问题也是我们面对的,这个问题的紧迫性都摆在我们面前,今天的主题也是围绕这样的一个展览和全球化的变化来展开的。

高鹏:第一届是在讨论中国艺术家,第二届邀请了国际艺术家加入,但是第3届是2013年举办,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停止下来了,第三届就特别的想要做古巴拉美裔的论坛,因为国际上大的浪潮都在说继印度和当代艺术之后,就是在讨论巴西、古巴和拉美,因为就是在考虑国际,因为走过第一第二届之后,就想要和所有的艺术届来进行讨论,也是基于这样的元素,黄笃老师邀请了有拉美背景的策展人参与到讨论之中,由于整个的推荐之后,世界的格局在发生改变,人们关心的话题也在发生变化,所以才产生了今天,大家会发现,是有3个题目的,就是法文、中文,法文叫做Bric,在展览之中是分成了4个单元,第一单元的名字是我最喜欢的名字,混杂的生长,我自己的理解,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其实已经从之前的泛国际化地域的国际化变成一种新的族群化,不仅仅是因为地域的差别,而让我们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泛国际,可能是你今天来自于古巴、西班牙甚至来自于中国和美国,而因为某一个事情就成为了某一个国,我们可能就是某一个奢侈品的粉丝,我们就变成了某一个国家的人,苹果让我们变成了粉丝,就是因为互联网和经济的发展,整个国家的边界和全球化的理论和在3年前和5年前理解的角度全部不一样了,基于这样的一个新的想法才产生了今天产生的文献展的另外一个话题,叫做另外一种选择。另外一个还要在介绍一下,这一届文献展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因为今日美术馆叫做今日文献,是一个矛盾的词,今天怎么样来讨论文献呢?这也是两位策展人很大的一个想法,也是两位策展人的年龄和策展经历到了这个阶段愿意做出的,他们放弃了以策展人为文本的去讨论,在之前策展人和艺术家也是博弈的关系,很多时候是策展人的名气大于艺术家,或者相反,彼此都在来回的拉锯,所以我们在国际的视角上,所以他们是把当下做为策展的文本,所以就把整个的推到了前端的想法,一会儿在讨论的过程之中,我相信在座的很多老师和同学无论是对艺术品感兴趣还是对策展感兴趣,今天都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可以和两位资深的策展人进行讨论所以我这部分的分享都是这样的。

赫拉尔多·莫斯克拉:其实在不久之前,我们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因为技术的快速进步,极大的颠覆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沟通的方式,改变了我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而且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此外也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或者说我们所说的第三世界的国家来说,那么现在正在经历着快速的转变,快速的转型,一方面是经济快速发展了,而且正在快速的发展着市场经济,他们的文化越来越倾向于个人主义,此外他们也正在学习西方国家的一些生活的方式,他们的国家,他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高速的现代化的进程,我们就拿中国为例吧,我想大家对中国的了解远远是胜于我对中国的了解了,我们看到,其实在中国也能看到有一些因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比如说我们看到贫富差距正在拉大,而且在社会当中也因此存在着一些不平等的现象等等。所以仅仅从这一个层面,我们都能够看到现代化给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包括比如说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包括对这种城市的边缘,尤其是农村的冲击和影响,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现在生活在城市里,而不是在乡村里面,整个的人们所面临的生活节奏正在加快,而且我们也看到这样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搬到城市居住,而且居住在城市当中的人群会超过在农村的人口,城市化的进程是非常快的,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城市当中也会有一些令人不那么愉快的现象,比如说人们的居住环境比较糟糕有一些平民窟的兴起,我们看到在南美,在圣保罗等地方,都有着大量的贫民窟,因为在城市当中居住的人,他们没有办法去支撑自己的生活,他们有大量的人口涌入到城市当中,所以必须要因此去调整他们的生活的方式,他们也必须要能够去改变,他们传统的文化。其实传统文化曾经是他们生活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是他们文化当中非常根本的存在,所以他们现在文化也在发展着转变,他们开始通过来挑战文化,才能够真正的融入到了城市的生活和城市的环境当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众多的社会,还有文化的转变,当然这一切都会反映到我们的当代艺术当中,因为当代艺术也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代艺术在了解到了,在整个的现代化转型和城市化的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他们在披露也在批判这些问题,与此同时他们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我们的这一个展览是在中国北京举行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是我们可以在北京举办这样的一个展览,因为我们现在在很多的国家,不仅是在中国,还包括在其他的国家都面临着现代化转型,和现代化的影响的过程当中,而在中国也正在经历着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我很高兴,我们的这一个展览不是一个非常无聊的展览,它不是一个死气沉沉毫无活力的展览,也不是仅仅的去布置一些精美的展品,它更多的其实是,一方面是艺术,同时它又反映了社会,所以我觉得其实艺术家们,他们也在探讨,你们看到了这些展览当中他所蕴含的这些艺术的语言,所以我们所选择的这些展品,我们一方面是鉴于他们可以带来非常强烈的视觉震撼,他们所隐含的艺术的隐喻和他们的创造力。所以我强烈的推荐大家去亲自参观一下展览,去仔细的分析,去欣赏去思考这些展品同时也是在这个展览当中得到极大的愉悦。

费尔南多·卡斯蒂略:感谢你的介绍。总体来说吧,这个展览探讨了很多不同的问题,整个展览分成很多层次,不同的展品,也是有不同的层次,因为这是一个持续的对话,所以说我们非常期待看到下一场展览会是怎么样的,非常的期待,因为会出现很多的变化,所以像我们的作品,这一期的作品,其实就是到前面来为大家抛砖引玉,我觉得这个报告厅特别好,我自己在自己的学校去给学生做报告的时候,我们的那个报告厅感觉没有这么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也没有这么漂亮,这么舒适的地方能够聚集在一起大家聊一聊,探讨一些问题,我自己的大学是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建成的,我自己的那个,我们所在的那个地方,其实一开始不是给学生用的,本来是用来养马的,大家可能也不太明白,我们自己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个地方是用来养马的,马匹可以进入到我们的空间当中,空间就属于他们来控制了,就不属于我们了。在70年代的时候,我们整个国家也是受到集权的统治,人们也不敢去有其他的想法,所以在建筑当中,我们学校的建筑当中有很多隐藏的砖头,埋得非常深,大家可能也不是每天在学校里面逛都能够看到,这个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那个建筑,还有它的空间呈现的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它一开始是作为某一个功能存在的,后来会出现变化。黄先生跟莫斯克拉先生共同在中国来创造的这个展览,邀请了我我也是第一次过来,觉得非常高兴,我自己的作品,也是围绕着马来进行的,我是受到了西安兵马俑的启发,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主题,能够跟我们文献展的主题结合在一起,因为做的兵马俑其实就是由当地的手工艺人来制作的,我们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作品,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文具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就是比方说马德里有2个,巴黎有2个,不是像兵马俑一样整体的放在一起,所以这个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连接的概念的表达,大家也可以比如说在自己的家附近逛一逛,就会看到商店里面有一些像兵马俑的仿制的作品,可能十多二十块钱都可以买到这样的东西,我觉得探索的东西分很多层次,我也想要在每一个不同的层次上进行探索。比方说每一件纪念品有多少年的历史?代表了什么样的文化?人们是怎么样和国家的政权进行互动的啊,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跟手工艺人的对话当中会涉及到的一些话题,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就是艺术的现代性,比方说文献怎么样去体现艺术的现代性,怎么样去体现力量,社会在如此快速的成长,有很多经济角度上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一些变化,在这些变化之中如何去实现社会的平和,这是很难的事情、很难的问题。就是过去很多年大家都在探索的一些问题,所有的层面就是我从学生时代就一直在思考的。一直到之前跟手工艺人进行密切的沟通,想要让他们制作出来我们想要的东西,这些思考都在持续的进行。我觉得所以把这些问题分成层次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看展览的时候也应该意识到这些问题是分为不同层次的,这也是我的作品当中想要表现出来的,一个就是不同层次的对话,另外一个就是不同的事物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也是分为不同的层次的,因为艺术这个东西是得不出来解决方案的,艺术只能够给我们提供工具,让我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换一个视角,艺术就只是给我们提供的是个人的视角,这就是我制作的时候所谓的想法。

卢卡斯:非常的感谢黄笃先生的介绍,也非常的感谢和莫斯克拉先生一起来到这儿,也非常的高兴看到美院的朋友们,我自己作为艺术家,对中国很感兴趣,因为中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所以我自己的作品,其实已经,我拿到邀请的时候,其实这个作品就已经完成了,所以我并没有根据邀请去创作,所以我们的问题可能更多的像是为什么选了这个作品来参加这一次的展览,这一个作品我创作之初,是因为作为艺术家,摄影艺术家,我们会创造很多的图像,现在世界上都充满了图像,人们都被图像包围,所以有很多的信息都来自于摄像,各位有一些是学生有一些是同事,大家会非常的关注这个照片拍出来之后公之于众的过程,以及公众怎么样去接纳他,我们公之于众之前怎么样去取悦我们的观众,所以这个事情其实就有一点远离我们的心了,刚才也说了,我们属于不同的国家,比如说我们都属于苹果这个国家,因为我们都是果粉,当然我们也很了解这个物品,所以我们就拿苹果来举例,可能你和这个物品的关系是非常亲近的,但是你没有意识到他会影响到你的行为方式,我们在创造的是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虚拟的这种产品,是在全世界都存在的,在拍照片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利用媒体,通过媒体来利用这些信息,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介绍给公众,介绍给大家,让他们去思考,所以这种技术,我这个作品关注的就是,其中的一些非常常见的一些东西,比方说一个纸箱你在那里都可以找到,有的可以用来装奢侈品,装我们喜欢的东西,东方人非常倾向于精确,但是在西班牙,我的这个作品是在西班牙做的,很多方面跟中国非常不一样,比方说我们对于精准就没有怎么在意,我自己发现的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事情,来到这儿之后,意识到所有的这些产品,在中国都是由西方人来宣传的,所以整个的理念是差不多的,我发现西方的产品,虽然在东方是东方人用的,但是在宣传的时候视角还是西方人的视角,所以我们对自己的欲望需要一个更好的了解,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去跟自己的身份连接在一起来创造一个共同的身份,所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嘉宾

王璜生、高鹏、黄笃、 赫拉尔多·莫斯克拉 、苏新平 、王春辰 、费尔南多· 卡斯蒂略

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