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视野的多种可能性: “潘公凯——弥散与生成”展系列学术研讨会第五场

2013-03-16

返回

      2013年3月14日,“潘公凯——弥散与生成”展系列学术研讨会第五场“当代视野的多种可能性”在北京今日美术馆De咖啡举行。此场研讨会由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主持。由今日美术馆副馆长高鹏至欢迎词。与会嘉宾由20位当下最具影像力的批评家组成。

      研讨会分上下午先后进行了“错构与当代性”、“现代性的自觉”和“笔墨的精神性”为主题的三场发言。各位嘉宾围绕着“弥散与生成”展,并结合了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探讨。嘉宾及发言主题如下(按发言时间顺序排列):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当代性和文化制高点

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水墨艺术当代转换的多种可能性

杜曦云(《德美艺刊》主编):求真的基础上求自由

张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被误读的当代艺术

杨卫(批评家):故意的错构与开放的当代性

彭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艺术作为生活之道

盛葳(批评家):当代艺术评估及地狱权力诉求

王春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教授):艺术方式与当代转型

卢缓(上海美术馆研究员):当代水墨的双向纬度

余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现代性的局限与全球文化话语权力

吴洪亮(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求其在我——现代性中的人性

曹庆晖(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自觉与新知——“中国现代美术之路”的研究难点及其他

卢迎华(策展人、评论家):现代性的坏习惯

刘礼宾(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再谈“内圣外王”

胡斌(广州美术学院讲师):西画东渐历程中的文化自觉与“体”“用”之变

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笔墨的精神性

郭红梅(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博士):笔墨空间

蔡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博士):旧时笔墨的新认识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在当代文化场域中展现笔墨精神的可能性与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