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术馆重磅推出十年里程碑学术展:王广义艺术回顾展

2012-10-16

返回

作为中国首家民营非盈利国际当代艺术馆,今日美术馆迄今已经成立十周年。为了梳理、回望这十年风雨历程同时开启新纪元,10月14日——11月27日,在收获的金秋时节,今日美术馆将重磅推出由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亲任总监、著名策展人黄专担纲策展的大型研究性展览“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王广义艺术回顾展”。这不仅是今日美术馆办馆历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重要学术展览,其诸多开先河之处也将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部分嘉宾在开幕式上合影


开幕式现场


展览规模:今日美术馆在各方投入最大的个展

     “无论从美术馆的投入还是学术梳理方面来说,此次展览在今日美术馆的艺术家个展历史上都可谓最重要的一次学术展之一。”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认为,此次今日美术馆的十年里程碑学术大展之所以将最终的个案目标 “锁定”于王广义,有五点原因:其一,王广义一直没有对其过去30年的艺术创作进行过回顾式的梳理,甚至在其艺术生涯中做过的个展都屈指可数。对于王广义这样的艺术大家,梳理其艺术生涯需要假以时日、逐步推进,这个过程会为提升美术馆举办个展经验提供诸多重要启示;其二,王广义的艺术语言厚重、有力、国际化、学术力量强,这和今日美术馆作为一个国际当代艺术馆的气质不谋而合;其三,展览邀请了十余位中外学者撰写专文并集结成册,同时还邀请了众多世界各国重要现当代美术馆馆长和策划人、研究学者来京进行学术交流,可谓今日美术馆十年蓄力的集中体现;其四,王广义的艺术魅力赢得学术界、策展人、画廊、媒体等多方的介入和支持;其五,今日美术馆多年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培育、贡献及其所做出的成绩不断吸引众多品牌的青睐。此次的王广义个展就得到了今日美术馆的两大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梅赛德斯-­奔驰和马爹利的鼎力支持。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透露,此次王广义艺术回顾展是今日美术馆建馆历史上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投入最大的一次个展。从项目的策划、启动到展览开幕,先后历时一年半。由于王广义已经是蜚声世界的当代艺术家,其很多重要、具有代表性的早期作品不可避免地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艺术机构手中。为此今日美术馆调用了各方资源、投入大量资金才将其暂时借回,从而保证了这次展览上王广义各个重要艺术时期中架上作品面貌的齐整。

 

学术目标:为全球当代艺术理论阐释系统中增添汉语批评之案例

       作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主义艺术史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王广义的艺术经历凸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由启蒙时代到现代先锋主义、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的过程中复杂的悖论性逻辑,但其作品的复杂性和风格的不断变化,也为对其作品的批评和研究设置了种种“陷阱”,因而不断被误读。“政治波普”此类的标签和定义好似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他在中国当代艺术界赢得了声誉和荣光;但同时也导致了他每一时期的艺术创作不断地遭受误读,甚至长期以来被一些冷战性的批评话语权和商业资本解说所曲解和限制。或许用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这句话最能表示对王广义的解读:“荣誉归根结底只是围绕着一个新的名字聚集起来的一切误解的化身。”

       这种误读甚至自他的从艺之始起就伴随左右。1984年王广义与他的学术伙伴组织成立了当时最早的现代艺术团体“北方青年艺术群体”,他们将其艺术目标确定为“创造”一种全新的、启示录式的神学“世界”,这个艺术目标的假想敌是各种“末梢的罗可可艺术”和“纯形式主义的病态艺术”。实际上这个目标与“85′新潮美术运动”一直倡导的“启蒙大众”的差异显而易见,但有意思的是“北方青年艺术群体”和它倡导的“理性绘画”却一直被视为这场运动的主流。

       这种误读最终也导致了王广义长期以来保持沉默、不愿轻易举行个展。因此,将王广义视为一个“艺术史命题”而不是艺术个体,进行与当代中国思想史、视觉文化史相关联的深度个案研究意义重大。2008年黄专曾策划了王广义国内的首次个展“视觉政治学——另一个王广义”,主要展出的是一些曾经使他成名的装置作品,意在通过这样一个横截面来清理他身上的政治标签,探讨作为所谓“政治艺术家”的他,其政治立场和艺术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

       此次的“政治、艺术与神学:王广义艺术研究计划”将以“自在之物”这一主题系统展开对王广义艺术中理性与信仰、世俗世界与超验世界、政治-神学内容的历史辩证性质的深度学术研究。也借对中国当代艺术史上这一典型个案的研究性展示,以艺术史与思想史结合的方法,全面清理这一历史的内在发生逻辑、图像方式和情境影响,其学术目标是为全球当代艺术理论阐释系统中增添一个汉语批评的案例。

 


《圣物》 装置现场


《温度计》装置 (2011)

 “自在之物”:贯穿于王广义所有作品

       本次的展览主题“自在之物”(德文:Ding an sich;英译:Thing-in-Itself;中文又译为:物自体、物自身)为康德哲学的中心范畴,也是近现代人类思想史的中心命题之一。“自在之物”为现象与感官材料之来源与基础,但又是人认识之外绝对不可认知之物。在康德看来,主观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决定了人的认识,但又是人类认识的边界。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世界其实只是表象,这个背后世界的特性恰好就是艺术描绘世界的最好方式。那么如何克服表象的视觉世界与启示的沉思世界间的两难就成为所有艺术问题中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自在之物”这个具有哲学和神学的双重特性的概念是整个西方哲学史的一条主线,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对它有着各自的解释。到了19、20世纪也仍然是西方哲学争论的焦点,但在我国的艺术界却鲜有关注和探讨这一话题。

       和王广义有着近30年交情的黄专,通过对其艺术的多年跟踪、研究,最终发现“超验世界和世俗世界的矛盾”正是贯穿于王广义所有作品的特性。而王广义本人也一直相信在世俗经验背后存在着一个神秘莫名的超验世界,一个“自在之物”,他对它始终存有迷恋和敬畏。王广义说:“上大学时,我的兴趣就在宗教哲学和存在哲学。我最爱读的是托马斯·阿奎那、尼采、萨特、康德的书。后来便热衷于中世纪的神学,我喜欢古典的、神秘的东西,‘自在之物’所产生的困惑始终贯穿于我的创作过程中。”而意大利批评家Paparoni Demetrio(德梅特里奥•帕怕娄尼)等学者也在不同角度认同“自在之物”在王广义作品中所起到的支撑性作用。

       此次展览关于这一个案的探讨,可以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认识提升到更高的层面。在此之前,中国当代艺术通常被视作是“通俗艺术”,主要和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关系,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从艺术本体去认识它的方式和角度。

 

展览内容:跨越王广义从艺30年的40余件代表作

       展览由4大单元构成,分别为:“文化乌托邦想象:创造的逻辑”、“从分析到波普:修正与征用”、“唯物主义神学:质料与形式”和“自在之物”。前面3个单元将展出王广义自上世纪80年代至迄今的40余件代表性作品。其中包括:《凝固的北方极地》(1985)、《后古典——马拉之死》(1986)、《黑色理性——炼狱分析》(1987)、《大批判——万宝路》(1992)等油画作品和《VISA》(1994)、《基础教育》(1996)、《冷战美学》(2008)等以及其他大型装置作品。同时还将展出大量未曾公开过的方案草图和影像、图片文献,其中,影像还包括王俊艺拍摄的纪录片《王广义的艺术》,以及芬兰独立纪录片导演Mika Mattila(米卡-马提拉)制作的《王广义》纪录片。第4单元将展出王广义为这次展览创作的大型装置作品《圣物》和《“自在之物”》。

       从2008年开始,王广义基本处于沉默状态,他不仅没有再举办个展,而且对于那些表面繁荣的“露脸儿”场合,也毫无兴趣参加。“或许就是从那时起,我的内心开始回顾走过的这30年艺术历程,而我的思考、创作和外界毫无关系,所谓‘沉默’与否,也只是别人的说法。”王广义同样认为,在别人看来他的作品在不同时期有着各种风格,其实之于他则没有所谓变化的契机。如果非要提,唯一的契机就是“突然点燃”的某种神秘力量,虽然创作所用的材料有偶然性,作品呈现的面貌也迥异,但其实它们都拥有相同的背景。

       对于早年作品中不可回避的“情境逼迫”的影子,王广义说“年轻时总是会对情景很敏感”,不可避免地会因为一些外界的矛盾、冲突而引发角逐感、竞争欲,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纪的增长,现在的他进行创作更会回归内心,无非是自己解释自己。他甚至引用了中国古典故事《不射之射,乃为至射》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创作和心理状态:“春秋战国时期,赵国首都邯郸有个青年叫纪昌。他梦想成为天下第一神射手,于是拜名射手飞卫为师。经过苦练,成绩显著。但一次,在与飞卫较量中发现却依然不能胜过师父。飞卫告诉他峨眉山上有一位甘绳老师,箭术高超。纪昌就去拜甘绳为师。甘绳告诉他,使用弓箭这只不过是‘射之射’而已,说罢,他不用弓箭,却使苍鹰落地。甘绳告诉纪昌,这才是‘不射之射’。”

       回顾世界艺术史,“见素抱朴”、“复归于无极”,也正是每一个艺术大师的必由之路。

《VISA》  装置(1994)

《基础教育》  装置(1996)


《冷战美学》 装置 (2010)
 

大型装置:呈现事物本身质料,不加赘述

      本次展览的第4单元为王广义特意根据今日美术馆1号馆2层主展厅的具体情况量身打造了一件名为“自在之物”的大型装置作品。在挑高为12.5米的宏大空间里,王广义在其四周堆放了5000余袋装在传统麻袋中的大米,顶部则安装了7盏大灯。步入其间,既让人感觉如置身肃穆恢弘的教堂之中,又似乎是误入粮仓。策展人黄专认为,王广义之所以选择麻袋、大米这种生活中最朴素、常见的物质,是和他一直以来的艺术态度分不开的。在一篇未公开发表的名为《土豆就是圣物》的文章中,王广义在与严善錞的对话里表示自己最喜欢的并不是梵·高那些广为人知的色彩斑斓的向日葵、鸢尾花,而是他早期的一幅油画《吃土豆的人》。据说,画中反映的是画家早期真实的生活。贫苦的一家人劳作一天后,晚餐桌上的主食却只有土豆而已。“土豆”这种人类最基本的食材,使人的生活和内心状态得以很好的体现。

       同样,在王广义的作品中,他更愿意去呈现其本身的质料,而不加以任何赘述。他认为,如果观众的感受恰好与他达成共识,那么这种体会也就是这件作品的“自在之物”。

       王广义介绍,此次这件主题装置作品的创作来源和他来看场馆的感受有关。“以前我来今日美术馆看展,都有作品存在,有一次我来看场地时已是空无一物,感受非常不同。我认为这个空间就足够伟大,它本身就有一种‘自在之物’的诱惑,所以我认为即使要进行创作,也不要影响到它本身的神秘感。”

 


“自在之物”装置(2012年)


配套活动:文献与作品在展览中同样持重

        今日美术馆和王广义的此次“碰撞”,为双方都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对于前者,此次展览的举行对于今后如何更好地提升学术展览的办展水准有着很大的启示;而之于后者,除了梳理过往30多年的艺术历程,其新作品也开始亮相,可视为艺术家新酝酿期的到来。所以展览有着承上启下之意义。

       和以往的甚至中国目前很多展览相比,今日美术馆的此次展览有太多新意。其一,以往很多展览基本是重作品轻文献,而文献在此次王广义回顾展中几乎和作品同样持重,展览前期对艺术家和作品的研究与展览的呈现同样重要;其二,展览完全采用了现今世界先进的艺术史研究方式。例如在作品的原始命名、创作时间的确定等细节方面,都确保了艺术家亲自在场、核实敲定。对艺术作品的材料、创作逻辑的研究等,都以艺术史严谨科学的态度予以对待。我们有理由相信,由于此次展览前所未有的诸多特性,它不仅会为国内的学术展览带来启示,甚至还会引导相关的收藏、市场等行业。

       今日美术馆在展览举行期间还特意立体打造了众多相关学术活动,其中包括:

 

文献编撰:以展览学术结构为基础,编辑大型文献研究性双语画册。由黄专、巫鸿、乔纳森·芬博格(Jonathan Fineberg)、徐钢、吕澎、严善錞、卢迎华、鲁明军、汪民安、Paparoni Demetrio(德梅特里奥•帕怕娄尼)等中外学者撰文。

 

今日艺术讲坛:2012年10月26日《王广义谈艺术》马爹利今日艺术讲坛将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策展人黄专担任主持,艺术家王广义主讲。

 

“当代艺术史的构成方式”国际研讨会:由美术史学家巫鸿主持,2012年10月14日上午10点在今日美术馆举行。 研讨会嘉宾:由著名美术史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主持。出席研讨会的嘉宾包括:策展人黄专、意大利著名策划人及批评家Paparoni Demetrio(德梅特里奥•帕怕娄尼)、著名艺术史家、策划人以及杜尚研究专家Arturo Schwarz(阿图如·施沃兹)、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徐钢(Gary Xu)、 美国著名美术史学家Jonathan Fineberg(乔纳森·芬博格),还有国内著名批评家策展人严善錞、鲁明军、 卢迎华、吕澎、尹吉男、刘骁纯、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以及韩国光州双年展主席Yongwoo Lee(李龙雨)、谢飞。另外还会有诸多艺术家、策展人、媒体记者参与其中。

 

国际学术交流:10月14日,除文献撰稿者以及研讨会嘉宾外,今日美术馆还邀请到了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与泰特英国美术馆(Tate Britain)成人项目召集人、泰特现代美术馆公共项目策展人Dr. Marko Daniel(马可·丹尼尔);美国洛杉矶Cal剧院的画廊主管、馆长Clara Kim (曾任沃克艺术中心副馆长);美国旧金山非营利艺术机构iCulture运营总监白桦;德国柏林亚洲艺术馆(中国当代艺术)副馆长、高级策展人Uta Rahman-Steinert;日本东京现代美术馆馆长 Hasegawa Yuko;著名藏家Uli Sigg (乌利·希克)等对北京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当代艺术史的构成方式”国际研讨

 意大利学者、艺术史学家、杜尚研究专家Arturo Schwarz ;意大利著名策划人Demetrio Paparoni;本次展览策展人黄专


展览答谢会:展览开幕后,今日美术馆将举办展览答谢会。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答谢会完全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冷餐会”方式,旨在轻松的氛围中,促进馆际、学术乃至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艺术家张晓刚、王广义、毛旭辉、任戬


艺术家张晓刚、王广义、毛旭辉、任戬

艺术家王广义与著名收藏家乌利·希克



品牌赞助:两大战略伙伴鼎力支持

自2006年正式成为非盈利美术馆起,今日美术馆便开始了同品牌合作的道路,迄今已经开启了很多与品牌合作的成功先例。同样,此次的王广义回顾展也得到了今日美术馆的两位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

作为今日美术馆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梅赛德斯-奔驰希望能够借助与这一中国先锋艺术地标的合作,为社会公众呈现更多杰出当代艺术作品,支持更多拥有梦想和才华的艺术家,从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前进。

另外,今日美术馆的另一战略伙伴马爹利也对此次展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北京站结束后,此次展览还将赴欧洲、美国和亚洲等地进行巡回展出。



开幕式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