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记——李忻峰作品展

返回
开幕时间:无开幕式
展期:2014.09.28 -- 2014.10.07
地址:今日美术馆1号馆4层

展览前言

      水墨画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各种以水墨为主题的展览更是数不胜数。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水墨画的兴盛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所谓的文化自信心;隐蔽的根源其实是背后的资本推手,是商业目的在作祟。两者合流,客观上造成了水墨画的繁荣假象,许多人乐于浑水摸鱼,各得各的利益。对于一窝蜂现象,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有过评说,在此我想指出,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不能以牺牲艺术为代价,牺牲艺术家的真实追求为代价——尤其是身处其中的艺术家,企图获得越多,最终失去越多。在某种程度上,我比较赞赏那些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人——执拗、自我和坚定是他们的唯一依靠,他们不像那帮聪明人,转风使舵,投机取巧,把工夫用在创作之外。那帮人的路径是:从小名到中名,从中名到大名,从大名到死后无名。

      由此,我得谈及山东画家李忻峰了。我与忻峰认识时间不长,对他的事迹只限于我们聊天时获得的一些了解。然而,他对画画的执着和热情令人感动,甚至可以说,忻峰是我见到的少有的视画画为信仰的人。话得说回来,并非所有痴迷于画画的人都可以交出让人满意的成绩单,正如袁枚论诗,才、力、识、胆,四者虽缺一不可,但才华摆在首位乃是被文艺史的实绩所证明的。忻峰不是那种才力外露的人,他的热情与执着是在含蓄与内敛的控制下,形成了张力,使人感受深切却又毫无行迹。我和忻峰谈过水墨现状,他的言下之意是,每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外部干扰,关键还是自己的内在世界是否完整,是否自足。这与忻峰的身份有关。他和我一样,长期呆在教学岗位上,职业特点显而易见。作为老教师,忻峰的创作或多或少受到教学工作的影响,譬如:观念、技法、以及表现性等等,课堂是一张网——这一点我感触颇深,形成了天然的小世界,我不知道这个小世界在忻峰那里究竟是祸是福?就我的经验而言,抵御这个小世界的压迫和困扰是非常必要的。

     忻峰的水墨创作具有我们时代水墨画家的显著特征——即:试图打破传统材料的限制,创造出新的视觉方式。其做法无非两点:既保留中国写意画传统的笔墨趣味,又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方法,强调的都是画面的丰富感、层次感和新鲜感。画家想方设法变花样求突破,几乎具有不证自明的合理性,创新一词过去是、现在是、以后还会是画家们高高举起的旗帜,这就为什么画家容易被观念架空的原因之一。忻峰认识到创新的意义所在,但他力求避免创新的空洞化和时髦化,尤其是当画家仅仅是随大流而为之的时候,很快就能走向目标的反面。我第一次看到忻峰作品时,不由感慨,在山东这样一个并不是水墨画重镇的地域,凭借个人的努力,他做出的成绩是相当突出的,我的意思是,忻峰依据他的理解和判断,把他的创作置于很高的起点,既力避原地踏步的传统陋习,又力避乱涂乱画的当下时风,稳健地走着自己选择的道路,非常值得庆贺。

      该评说一下有关忻峰作品内部的事情了——正如评说某些文本时,必须涉及观念、故事、修辞等等方面那样,绘画的结构、形体、用笔等等都构成了其品质优劣的基本要素。忻峰对水墨画一往情深,数十年来投入了大量精力,对画面构成、布局、造型、用笔、色彩诸方面进行挖掘和研究,得出自己一套具有特殊性的经验。例如,他的画面看似随意,造型看似松散,用笔看似杂乱,仔细分辨便会发现,一切都在忻峰较为强力的理性控制之下,也就是说,忻峰的呈现给我们的画面是精致的、严谨的,他的理性的守门人从来没有懈怠过,严格检验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在这里,我必须强调,许多画家由于理性太过,导致作品僵硬而缺乏灵动,变成概念化的东西。忻峰是用他的本性在创作——而他的本性又处在感性和理性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只要他表达出自我追求,画面的各个方面就始终是均衡的。忻峰的热烈以冷静来衬托,反之,他的冷静却是以热烈释放出来。当我观赏他不同的画作,都会隐隐看到作者那双深思的眼睛,牢牢盯着画面,努力控制着画面。以忻峰自己的话说,水墨画已经在多少天才实践中,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唯有寻找哪怕一丝一毫的个人特色,才有那么一点点可能性。然而,一点点空间对于一个有所作为的水墨画家来说,已经像广袤的平川,足够驰骋,足够发挥了。
     是的,个人特色无疑是十分关键的,以所有成功者的事例来看,特色几乎可以排在各种因素的首位。但是我想补充,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独特性,画家的作品在任何场合应该被一眼认出,而无需看作者名字和说明;二是难度,即便看上去再简单的画面,都具有某种高难度,无论在技法上和制作上,抑或观念上;三是完成度,作品应该是完整的和充分的,犹如运动员在做动作时,各方面都不错,如果动作完成不充分,便是功亏一篑。在我的经验里,很多人在上面折戟沉沙,令人嘘唏。忻峰用他的勤奋和才智,向我们证明了,无论身处何方——舞台中心或边缘,真正的画家应该如斯:关键是自身的内在世界是否完整,是否自足。因为个人和群体和社会永远是一对矛盾,边缘并非绝对,犹如中心并非恒久一样。艺术创作是动态的,艺术家也是如此——以忻峰本人为例,便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学术主持 李小山

策展人

杨建国

艺术家

李忻峰

参展作品

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