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一届中国·西班牙艺术论坛

返回

2016年11月12日,命名为“有机”的首届中国·西班牙艺术论坛首日首站,如约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启。上午10点,首日主讲嘉宾,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博士,西班牙伊比斯当代艺术馆馆长 Elena Ruiz Sastre,中方主办方、北京在3画廊画廊主棉布,论坛发起人西班牙艺术家养老基金会主席 Miguel Soler-Roig,美术史家于渺等人出席了论坛,并依据各自的知识和经验共同探讨了一系列当下世界范围内文化艺术及机构运营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主要侧重民营美术馆的发展讨论。

论坛发起人西班牙艺术家养老基金会主席 Miguel Soler-Roig

 

论坛主席,北京在3画廊画廊主 棉布
论坛主席,北京在3画廊画廊主 棉布

从左至右:论坛主席 棉布、主讲人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伊比斯当代艺术馆馆长Elena Ruiz Sastre

论坛独立观察员 美术史学家 于渺

论坛现场 今日美术馆1号馆5层会议室

“生出来,活下去”是一些对理想失去指望,或者看透“生活”本质的哲人对于“生活”一词的看法,但这句话如果放在民营美术馆行业以及美术馆经理人的身上,从中生出的、恐怕就是对于生存之道重要性的绝佳诠释了。

下面,我们将根据西班牙方伊比斯当代艺术馆和中国方面北京今日美术馆的案例及故事分享,从侧面观察不同国家地区民营美术馆在运营发展时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应对方法,是否对行业有着积极正面的引导、启示和教授作用呢?


对伊比斯来说,“当代”不是“从天而降”

伊比斯是一座位于地中海西部的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的古城,也正因如此,城中近乎没有新生建筑的空间,也不允许随意新建。更为重要的是,当地人有对公共文化有极高的认知和意识,这样,作为一个当代艺术馆,伊比斯当代艺术馆并不能将建筑做到非常炫酷,整个古城的建筑风格成了首要考虑因素——隐藏在其中甚至不易被察觉是一座美术馆。但是,这样的限制与困难,也促成一桩好事。因为扩建的困难,使馆方不得不“向下寻所”空间,但在挖掘地下空间过程中,竟意外发现西班牙古代历史中腓尼基时代的遗迹。

对于古代的腓尼基人来说,伊比萨因为没有蛇的侵犯,所以成了岛民的天然良港和珍贵神圣的栖息、生存地。而伊比斯又同步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先被崛起的罗马帝国占领,成为罗马的独立省,之后被穆斯林占领:施工中所发现的,就是“穆占期”的一个穆斯林墓穴。


意外的历史发现,给了伊比斯美术馆新的契机和立足点:在西班牙所有当代艺术馆中,只有伊比斯与西班牙历史有如此深厚紧密的渊源和联系。最终,伊比斯当代艺术馆巧妙的建筑处理,使浏览当代艺术展览的观众也能“清晰可见”伊比斯的当代艺术和历史的交融和美好结合;笔者认为,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历史大国都该认真学习借鉴的精彩案例,并严肃思考类似的问题。

在美术馆地下考古中发现的、刻制有艺术图案的精细西班牙古代纺线锤,Elena说,这件发现非常有独特意义,就像伊比斯当代美术馆存置于历史的纺线之中,这个纺锤就是历史的代表、锚点。


出土物之一:西班牙古代,用于计量面包产出数量的印章;这是大约6世纪时的物品,看起来却很有毕加索的风格、当代艺术的风格。Elena以此印证:每个时代存在的艺术就是先锋、当代艺术。

虽然来自历史的馈赠丰富,但是资金短缺、馆藏羸弱、非专业运营、学术水平受限、公众质疑,游走于法律红线······这些经常听到的似乎快成了中国民营美术馆处境的专属名词,也同样出现在了我们印象中阳光沙滩、政策优良、土壤健康的西方美术馆字典中:伊比萨当代艺术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面临这些来自行业共性的危机,Elena馆长如是说。


西班牙伊比斯当代艺术馆馆长 Elena Ruiz Sastre

我们创造奇迹的方式就是不停地工作。没有私人的生活,我们也不想其他的事情,每天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我个人有一点不服输的性格,越困难的事情,我就是越要对抗困难,我就越有动力完成这件事情:虽然很痛苦,但是我不会投降。

——西班牙伊比斯当代艺术馆馆长 Elena Ruiz Sastre

在这句语录般的分享背后,折射出的除了励志,更有民营美术馆和有抱负的美术馆经理人,想要将自己的美术馆做到不同、独立,将意味着面临怎样的生活与生涯轨迹。

而说到独立和励志,就不得不说在中国更具代表性与里程碑意义的民营美术馆成功案例——北京今日美术馆

为什么“那些仍然愿意弄脏双手的人”没能获得足够的尊重甚至可见的未来?

“未来,属于我们当中那些仍然愿意弄脏双手的人”,这句话出自罗永浩在2015年的产品发布会上,此语一出便引起许多人的反响。虽然原句“uture belongs to the few of us still wiling to get our hands dirty”是一个英文舶来句,在用词上或稍有歧义。但其大意无外乎等于“埋头苦干,不顾惜形象、不碍于面子或不过分瞻前顾后的人,最终会赢得未来”。这不由让笔者想到优秀民营美术馆人的现状。

以今日美术馆为例,莫不说它的最早的诞生渊源,从其在2006年正式定性为严格意义上中国第一家民营非盈利公益美术馆起,直到2016年,已然走过了10个年头,此前其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甚至国内经济环境最被看好的黄金十年的巅峰与辉煌,并直至2013年,被誉为“全球最年轻馆长”的高鹏上任今日美术馆馆长一职。

今日美术馆2014年年报

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噱头和媒体热点十足的背后,却是“真金白银”的严峻考验:在高鹏继位他平均年龄60岁的前任者之时,今日美术馆的“账面”相对于它庞大的体量和运营来说,几乎已经是0。以“救火队员”来形容高鹏,恐怕一点不为夸张,类似上图这样的理智与清晰思路和作为,在任何行业的年报上,相信并不会有什么“歧义”。但今日美术馆的客观现实与主观转型愿望及相应行为,却招致了行业内不少的质疑甚至批评。
染指时尚、奢侈品牌活动,与明星娱乐界关系亲密,过多启用年轻艺术家、跨界艺术家、多媒体行为艺术家等,成了人们担心今日美术馆学术严肃性的“根据”。

但高鹏认为,在时间线索上来说,今日美术馆已然在过去的近10年中,全面准确覆盖并完成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梳理和呈现(以学界普遍认同的“85运动”记起)。

今日美术馆的诞生和早期成长,可以说在当代学术上具有完全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包括对中国当代艺术四大天王——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张晓刚的展览及学术出版完成等(包括但不限于)),“黄埔军校”般的人才输送、艺术家培养和对行业几乎不计成本的学术、展览输血,甚至是民营美术馆规范的直接经验贡献,却让这座拥有体面历史的美术馆在面对下一个十年和新时期时,突然开始陷入来自自身的生存困境:不得不说,这该是任何有良知的人都该为此唏嘘的。

由此看来,今日美术馆的“救亡图存”,本无可厚非:表面上看起来毫不遮掩的时尚和品牌活动,却是将收入悉数投入公共教育、学术研究、场馆运营的背后努力;而除了对已经成型的当代艺术,或者说已经成功成熟的艺术家的回顾和重视,对正在成长的青年艺术家的关注,对将要发生的艺术现象的预判和评估,对于公共教育和行业研究的持续投入,打开更大可能性的当代艺术潜在受众空间,让精英艺术更加贴近大众、走入普通人生活,这些本都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后几者对于整个行业的生态与持续发展上来说甚至更为关键。
北京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

结语:


在面临各种各样挑战和危机之时,无论是西班牙伊比斯当代艺术馆,还是中国北京今日美术馆,亦或是更多为此事业奋斗的同仁,我们看到这些“古老又年轻”的美术馆,依旧没有放弃对行业、对社会的胸怀、抱负和责任。


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头的疑问:为什么那些仍然愿意弄脏双手的人,非但没有获得足够的尊重,反倒屡屡“收获”质疑?我想,这可能是出于人们对新生事物和行业变革的不敏感——对已成型的、固有行业或学术的“政治正确”过于敏感和捕风捉影,或者还有全球范围内更具当代和独立精神的艺术事业的艰难和不被理解因素也算在其中……但是这些并不重要。


借用两位面临共同问题馆长共同的话:“只要不停的工作”,相信有一天,得到这些人奠基、起步和转变的未来,会把他们为了突破行规、尝试道路而弄脏的双手——饱受本可避免的非议一一洗净,并再次穿上华丽与荣誉的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