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的力量:澳画家迈克·艾森艺术展”

返回
开幕时间:
展期:2006.11.15 -- 2006.11.21
地址:今日美术馆

展览前言

    “素描的力量——澳大利亚画家迈克·艾森艺术展”于2006年11月15日——21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迈克·艾森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画家、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国际素描研究院院长。长期以来,他在从事素描研究和教学的同时,创作了大量的素描和版画作品。素描——这一通常只被视为训练绘画造型的最基础的学科,在迈克的手里得到了巨大的展示空间,被赋予了强大的艺术生命。他是当前国际上少数只运用素描进行艺术创作的优秀艺术家之一。

    迈克认为“素描”不只是所有视觉艺术实践的基础,而是一个经人的手、眼、心灵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人类观察客观物质世界的一种方法,任何人都可以用“素描”的方法,从“素描”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表达我们的情感。“素描”的过程应该是个思考的过程,而不是只关乎如何运用艺术的线条和笔触进行表现的过程。如同生活中的一次偶然事件,使你获得了灵感,但却需要通过思考与实践才能理清脉络,提出观点一样。迈克正是在这种看似闲散的、流动的;但同时又是一个复杂的、思考的过程中与他的作品进行对话,逐渐地发现、明确并设法呼唤出了作品里的那些隐藏着的内涵,传达出自己的思想。这种观念被毫无保留地贯穿在了迈克·艾森的艺术创作之中,素描是他创作的主要手段、是他和观众进行交流的重要语言,也使他的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风格和个性。

    在迈克的作品中,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东西,如花朵、人和各种动物残缺的肢体、恐怖的骷髅以及变形的黑色雨伞、破旧的自行车座等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废弃物都成为了他的符号,并经他严格的分析和研究后,通过素描的手段被组合成不同的怪异、幽默而充满迷幻色彩的画面。正如在中国街头的一次偶遇——风雨飘荡中的一把被人遗弃的破旧雨伞和自行车座触动了作者的灵感,使他创作出了“将心比心”系列作品,揭示出当今人类脆弱的生存状态和人与人之间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价值观。

    “自画像”是迈克·艾森作品里的另一个亮点。在这类作品中迈克·艾森再次展示了他那特有的机智与幽默。各种表情的面孔、手姿和传统的翻绳游戏构成了画面的主体;有的欢乐、有的忧伤、有的愤怒、有的表情怪异富有喜剧色彩;没有任何叙事的情节,也似乎没有一个固定的主题,一切都看似非理性的、闲散的被丰富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各种手的不同姿态和绳子在手指上编织出的变幻无穷的图案,既表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应当是灵巧的双手与智慧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暗喻出了人类的各种欲望和品性。当观者驻足于作品前,细细的体味画面内的每一处细节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在这些略带讽刺意味的面孔背后、在画家近乎残酷式的自我调侃之中,似乎隐藏着一种力量,也许是一种声音、一种暗示、一种交流……那正是画家内心的苦涩和无奈,是画家从生命中发出的呐喊。

    迈克常说:“用自己的声音轻声传达自己的思想,远比借用别人的声音咆哮你的观点更响亮”。每一次的创作过程,对于迈克来讲都仿佛是在经历一次新的人生体验,他与作品进行着全身心的交流与对话,如同对待一个新的朋友;“他们”完全忘我的进行着交谈,相互交换意见;借助一切可用以探讨有关生命与死亡的元素,来共同研究绘画作品在主题表达上无限的可能性。

    由金沙策划,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今日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此次“素描的力量——澳大利亚画家迈克·艾森艺术展”是迈克·艾森2006中国巡回展的第一站。展出的40余件素描作品,包括部分代表作和他最新创作的“爱屋及乌”系列作品。观众可以通过展览和画家进行一场心灵的交流与对话,并从这些巨大而极赋想象力的素描作品中,发现画家隐藏在画面背后的寓意。从中了解当代国际素描发展的最新趋势。展览在北京结束后还将前往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和河北师范大学美术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回展出。

策展人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