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其心——王子旋作品展

返回
开幕时间:2012.9.1
展期:2012.09.02 -- 2012.09.1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今日美术馆2号馆1层

展览前言

爱心其画

       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天崩地裂,震动了天地,震动了世界,也震动了每一颗善良的灵魂。那一刻,强烈的震动使王子璇的心灵难以承受,她默默为亡灵祈祷,一天,两天,三天,时间无法平息内心的伤痛,鲜血和亡灵仿佛在她眼前飘浮,她含着眼泪拿起画笔,日以继夜,以斧凿般的笔触,“雕刻”出了第一幅带血的佛像。在那些日子里,她不能看电视,不能听广播,眼泪和画笔也不能停息,四十多天的时间,以每天十数个小时的工作量,创作出了《悲墙》,画面中黑色的斑块,象无数个得到超度的亡灵,在她低声默诵的咒语中升腾……

      王子璇虔诚的悲悯和爱心,不但让她创作出《悲墙》,同时奠定了王子璇这个阶段的作品风格或语言方式,即其一,艺术之于王子璇,与悲悯爱心的祈祷和心灵的自我安抚是同一的,祈祷的过程就是绘画的过程。其二,画面繁繁复复的笔触过程,就是她反反复复的祈祷过程,如同佛教徒打坐时重复捻动念珠,或者反复念诵诸如 “唵嘛呢叭咪吽” 六字真言或其他佛经、咒语那样,因此形成繁繁复复的痕迹,就成为她的风格或语言方式。此后,王子璇沿着这种繁繁复复的笔触,开始以石窟艺匠雕刻佛像般的毅力和笔法,创造了一系列佛和菩萨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她把繁繁复复的笔触,发展成类似石窟佛造像工匠那种刀劈斧凿般的笔触。

王子璇自幼学习舞蹈。1991年,她出众的歌喉被谷建芬老师欣赏,来到北京学习声乐,并定居北京。王子璇能歌善舞,才华出众,使她参加过多次演出,她本可以在演艺界获得更高的成就,但她天性喜欢清静,看透了浮华和喧闹。尤其2002年王子璇第一次来到香格里拉时,面对梅里雪山竟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第一次踏进梅里雪山上的寺庙时,她对佛像和法器是如此的熟悉,她仿佛感受到大自然和佛的召唤,超常地狂奔在海拔4000米的雪域……,从此,她与佛门结缘,次年,她用自己的积蓄为雾农顶村捐修了十三座宝塔,并多年无私捐助多名香格里拉儿童的学业……王子璇以她的善良、爱心和美丽,感动着每一个被她帮助过的人,感动着香格里拉的上上下下和老老少少,在香格里拉,王子璇就是神话,在香格里拉,王子璇自然而然就成了那里的形象大使。

      自2003年非典时期始,王子璇放弃职业歌舞生涯开始画画。早期的画,风格有点表现的意味。也许,对于王子璇,选择画画无异于闭门清修,尤其为地震亡灵祈祷的这个机缘,发愿为佛造象,成为王子璇这个时期重要的修行内容。所以,她的佛像,给人一种经年累月,日以继夜,孤寂地在崇山峻岭中刀劈斧凿为佛造像的感觉。王子璇说自己喜欢汉画像石,喜欢石窟佛像那种刻凿的感觉,为了表达这种感觉,除了笔触的斧凿感觉,画面最后一层,她弃笔用刀,强调出了刀痕的意味。如那组《千佛》,象千佛洞里的石壁浮雕,但画面不追求逼真,造像似真似幻,而“斧凿痕”却繁繁复复,看上去每一笔每一刀都凿凿实实的。如春夏秋冬四联佛像,也许也是王子璇发的大愿:四季奉佛,即终身奉佛。所以,在这四联佛造像里,《春》的色调不是世间常用的绿,而是白色调,在王子璇的心里,一年之计在于春,纯为首要。《夏》为蓝色调,给人悠远和宁静的感觉。《秋》为金黄色调,整个画面用更突出和密集的笔触,刻画出从顶部来的几束光亮,有豁然开悟的喜悦。《冬》为黑色调,让人想起佛救苦救难的悲悯心。

      从春夏秋冬四联佛造像看,王子璇除了斧凿笔触,作品其实开始探索一种象征和意象化的方式了。古人说功夫在诗外,作为修行者,画虽为末技,但王子璇视绘画为修行过程,随修行渐入佳境,相信她的绘画亦会臻于完善的。

策展人

栗宪庭

艺术家

王子璇

参展作品